• 首頁 > 云計算頻道 > 云計算

    云廠商探路央國企 誰能與產業龍頭共舞

    2023年04月28日 14:21:58   來源:數智前線

       從上云到深度用云,央國企正在引領千行百業的數字化轉型。而央國企數字化轉型中遭遇的一系列挑戰,也對云廠商們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文|游勇 任曉漁

      編|徐鑫

      央國企作為國民經濟支柱,盡管數量不多,但在每一個領域都是排頭兵。央國企的數字化轉型是一個艱巨的任務,他們體量龐大且業務復雜。但毋庸置疑,央國企客戶也是各大主流云廠商的必爭之地。

      一年多前,華為云首次提出“深度用云”的概念。如今,洞察到央國企轉型趨勢和挑戰,華為云將深度用云引入到央國企客戶。在福州舉辦的第六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上,華為云Stack專門發布了央國企15大場景化解決方案,幫助央國企深度用云。

      據數智前線獲悉,華為云先提取細分場景的共性,把硬件、云服務組合、組網、配置等做成標準化的方案,然后聯合生態伙伴提前驗證,最后變成了15個可落地的場景化解決方案。

      01

      央國企進入深度用云時代

      云上開展數字化轉型正在成為央國企的“必答題”。

      一項數據顯示,華為云此前對中國區數千個政企客戶的數字化進程進行梳理,發現70%以上的客戶,已完成了搬遷上云的動作,并在使用云的彈性資源。

      政企市場已成為云計算的重要增量市場。IDC今年1月份的報告提及,2022上半年,中國專屬云服務市場發展超預期。未來五年,無處不在的數據、智能、應用將為專屬云市場高速增長提供充足的動力。其中,政企客戶尤其是央國企客戶是專屬云服務市場規模營收的重要來源,包括能源、電力、交通等關鍵基礎設施領域。

      一位云市場的專家告訴數智前線,政企客戶目前有幾個顯著的變化:一是政企客戶上云從原來更多以大數據服務和互聯網應用上云為主,現在已經逐步過渡到核心業務開始全面上云。二是以前政企客戶更關心的是云平臺建設,現在則開始關注如何去管好云和用好云的階段,并關注怎么把云計算變成整體的IT設施。三是政企客戶開始全面擁抱云原生化,從原來把傳統應用搬上云,逐步變成云原生化。

      “未來央國企所有的數字化轉型都將基于云來開展,用云的深度將決定業務創新的速度。”華為云Stack總裁尚海峰說。華為云也于去年首次提出了“深度用云”的概念。

      隨著央國企進入深度用云階段,業界認為,這些大型龍頭們仍然面臨技術路線選擇、技術和場景創新步調的協調以及轉型經驗、工具和流程不足等三重挑戰。

      一位國內頭部云廠商政企行業資深人士曾告訴數智前線,云計算早期用戶更關注資源層,現在開始逐步深入,尤其政企客戶,相比于互聯網客戶來說,更需要全棧的云產品,“政企客戶往往需要一個全棧的云產品,不僅包含IaaS層,更重要的是包含容器,應用治理,低代碼開發,DevOps之類的PaaS產品,它們非常希望通過先進的技術盡可能降低自身技術的演進成本。”這個過程中,企業要選擇怎樣的技術路線,考驗技術積累和洞察力。

      央國企場景復雜,如何在異構系統之間保持兼容并維持業務穩定,也考驗技術能力。央國企內部通常既有分布式架構搭建的大數據互聯網應用,還有傳統架構方式的IT系統。在上云用云時,它們會需要產品和服務方有更強的能力,同時對性能和穩定性會提出很極致的要求。另外,央國企各行業排頭兵的角色使得它們又要求相關產品和技術提供方在技術上能自成體系,保障使用安全。

      即使選對了技術,技術和創新步調如何協調也是問題。一方面,技術需要有效地和產業、復雜業務場景進行結合,并產生出價值。另一方面,在層出不窮的技術中剝離“噪音”,尋找到給企業帶來價值的技術。這個過程中非?简炏嚓P各方的技術實力、工程能力。

      筆者曾讀到過一個案例,一名政企客戶十分迷茫于是否要布局隱私計算領域。一方面他們不確定這個技術是否已經成熟,另外,他們也不確定在自身的業務場景里如何找到合適的結合點投資建設,同時也不確定在什么節點布局。

      行業內認為,缺乏轉型的經驗,也增加了央國企數字化轉型的難度;趶碗s的行業場景,轉型過程中存在大量的不確定性,所有面臨的問題都與業務高度相關,也沒有先例可循。轉型過程中缺乏經驗,工具和流程。例如,由于缺乏經驗,此前在數字化建設當中,許多企業聚焦于數字化建設,而忽略了運營。

      行業人士表示,實際上,將數字技術真正嵌入到業務,讓業務能夠數字化才是更難的挑戰。

      由于轉型中遭遇一系列挑戰,實際上在央國企在技術和產品選型時除了看重技術,往往還對服務體系的完整性有明確要求。IDC報告中也指出服務體系的重要性,客戶側愈發復雜的IT基礎架構推動其對“供應商產品+服務一體化”更加依賴。“不僅看有沒有先進技術,還看怎么去使用和用好這些技術。”業內人士觀察。

      央國企數字化轉型的復雜場景和需求,以及客觀遭遇的挑戰,也對相關服務的提供方及看重這個市場的云廠商們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02

      云廠商的角逐

      數字化轉型深水區面臨了不小的挑戰,也考驗云廠商能力。但在互聯網客戶增長乏力的情況下,需求龐大、轉型迫切的政企市場依然是廠商們必須要爭搶的大蛋糕。

      政企數字化這幾年明顯在提速。2020年以來,國資委先后印發了關于推進國企數字化轉型和央企上云的指導意見,《“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提出推行“上云用數賦智”行動,推動企業上云、上平臺,加快企業數字化轉型。

      再加上“數字中國”戰略的頂層設計的推動,央國企作為排頭兵,在數字化轉型上有著更迫切的需求和更深遠的意義。而且,央國企對云廠商營收的貢獻和打造標桿有著無法替代的作用。

      “未來的增量還是以政企市場為主。”一位云廠商人士說,整個云市場進入穩中有降的階段。IDC在最新一份報告中,云市場的降幅更多來自于互聯網客戶的不景氣。而以央國企為代表的政企客戶在云市場的整體份額超過了60%。

      目前,爭奪政企大客戶的云廠商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以BAT為代表的互聯網云廠商,他們先在C端互聯網深耕,然后切入ToB或ToG的政企市場;另一類是以運營商云、中國電子云和華為云為代表,他們原本就有很強的ToB和ToG基因,與政企關系緊密。

      相比國資云和互聯網大廠云,華為云的角色頗為特殊,既不是互聯網云,也不是國資云,但早年在ICT領域的耕耘,賣網絡通信設備等,使得華為在政企業務上有充分的經驗和技術積累。

      沉淀了華為服務政企市場10多年的經驗以及30多年的ICT技術能力,并通過軍團深入行業,近年來,華為云市場表現突出。IDC的報告顯示,華為云連續5年保持中國政務云基礎設施市場份額第一;華為云Stack已連續四年位居中國金融機構自建云基礎設施市場第一。

      一位云廠商政企業務負責人曾言,“政企市場有非常強的增長潛力,短期競爭也并沒有想象得那么激烈,因為公有云包括相關技術在傳統政企,特別是企業側市場的覆蓋率遠遠低于泛互聯網或者金融行業,覆蓋率還是個位數”。

      客觀看,大量央國企都在采取多云策略。據數智前線獲悉,95%以上的一個中大型企業都會選擇混合云作為主流的IT基礎架構,一是出于整體業務穩定性的考慮,不能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二是成本考慮,多個供應商能有更大的議價空間。

      03

      華為云三大主張的背后

      業界認為,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本質,是把業務能力通過數字化變成“應用、數據和算法”,從而讓“業務資產”變成“數字資產”,再讓數字資產結合數字技術,提升客戶的體驗和服務客戶的效率,以快速、及時應對各種變化。

      實際上,這個過程也體現以追求體驗、效能、智能、韌性、安全和成本等多維度目標提升的應用現代化理念。

      國資央企作為國民經濟的主力軍,有提高核心競爭力,實現高質量發展的訴求。但轉型過程中也面臨選擇什么樣的技術路線,如何協調技術和場景的創新步調,讓技術更好服務于業務創新以及數字化轉型轉向哪、怎么轉、有什么坑等一系列挑戰。

      華為云基于自身實踐經驗,提出數字化轉型進入深水區,央國企深度用云的三大主張:

      一是全面采納云原生技術。

      要享受云計算的技術紅利,首先要建設企業一朵云,通過統一的云原生底座,形成規模效應,讓深度的技術創新得以落地。目前,華為云在硬件、操作系統和數據庫等全棧根技術的布局,能幫助央國企建設穩定可靠、安全可信的企業一朵云。

      其次是引入微服務、DevOps、容器等關鍵云原生技術,推進應用現代化。一個典型的場景是,電力的營銷服務管理主系統覆蓋了客服、抄表、核算、收費等多個場景。傳統營銷1.0系統以用電服務為主,通常采用單體架構,擴展性差、更新周期長,已經不能滿足能源服務多元化、敏捷化的訴求,F在基于華為云Stack的營銷2.0方案,引入了容器和微服務等云原生理念,電費測算提效20倍,每小時可計算1000萬用戶用電費;同時通過靈活報表,自助看板等功能支撐城市有序用電,而市民的電費更新時效也從一周縮短到2小時。

      最后是將AI、大數據、工業互聯網等技術引入工業生產的主流程,加速技術與業務的深度融合。比如,在華為云Stack披露的央國企15大場景化解決方案里,智能油氣勘探方案,就是將傳統離散的數據中心匯聚到云上,以“池化”方式提供AI算力、高性能算力和通用算力。通過AI能力降低地震處理解釋過程中的人機交互效率,支持多工區連片處理實現大幅提升地震處理作業時效和油氣發現及時率,綜合提高油藏探明率20~30%。

      二是全面開展云上業務創新。全面云原生,除了上云、關鍵還需要用好云。

      面向央國企復雜的行業場景和深度用云的需求,華為云Stack發布了央國企15大場景化解決方案,包含企業一朵云、智慧樞紐、交投集團云、機場云、城軌云、智能礦山云、煤礦信息監管服務云、煤礦工業互聯網、電網用采大數據、電網計量大數據、電網營銷2.0、油氣行業云、油氣智能勘探、煙草行業云、汽車智慧工廠等。

      據數智前線獲悉,華為云先提取細分場景的共性,把硬件、云服務組合、組網、配置等做成標準化的方案,然后聯合生態伙伴提前驗證,最后變成了15個可落地的場景化解決方案。截至目前,華為云Stack已累計發布30+行業場景化解決方案,幫助眾多行業先行者邁向深度用云。

      三是全面借鑒新模式和好經驗。

      建成只是剛剛開始,后續的運營和運維才是核心。目前,華為云Stack提出“3+4+5”的運營戰略,聚焦“上云、用云和管云”3大領域和不同技術能力的4類客戶場景,重點構筑業務上云、深度用云、行業使能、運維保障、運營框架等5大能力。通過建立更成熟的運維體系,持續沉淀自身的數字化轉型經驗和各行業優秀實踐,讓更多行業從中受益。

      2022年,華為云Stack推出了8類70多個專業服務,并聯合行業客戶、產業機構發布了一系列金融、財政、智慧城市等行業領域的案例白皮書,與全行業共享轉型經驗。

      從云原生技術、場景創新到經驗復制,華為云對央國企轉型的清晰認知和全棧技術能力,是其在央國企市場成功的關鍵。目前,華為云已累計服務了超過800個政務云項目,同時為超40家央企、200多家國企構建起數字化云底座,覆蓋交通、電力、油氣和制造等各個行業。

      結語

      政企在未來幾年依然會是云市場競爭激烈的賽道。但服務B端大客戶,沒法靠亂拳打死老師傅,而是需要時間、經驗和技術的沉淀,需要方法論。

      以ICT業務見長的華為在服務央國企方面有著自己的獨特優勢——多年服務大客戶的經驗豐富,強大的研發能力和技術實力以及正在構建的生態聯盟。另外,華為自身就是一家大型科技和制造企業,也經歷了上云、數字化轉型的陣痛,對央國企數字化轉型的困難更能感同身受。

      它們共同構成了華為云在服務央國企的壁壘。

     

      文章內容僅供閱讀,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謹慎對待。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編號: ]
    分享到微信

    即時

    華米發布Amazfit Falcon運動智能手表:六星雙頻定位

    Amazfit Falcon配備1.28英寸圓形AMOLED屏幕,藍寶石鏡面,擁有鈦金屬機身,重量為64克(不含表帶),15項軍標認證加身,輕盈與堅毅兼備,更耐高溫、不懼嚴寒。

    新聞

    三星逆勢增長 持續發力國內市場

    三星作為全球排名第一的智能手機品牌,在安卓陣營中是絕對的佼佼者, 2月14日,三星在上海舉行了新品發布會,不僅帶來國行版的Galaxy S23系列,同時還宣布了與迪士尼的重磅合作計劃。

    企業IT

    “阿里云 - 云軸科技 技術創新聯合實驗室”掛牌成立

    近日,“阿里云 - 云軸科技 技術創新聯合實驗室”于云軸科技(ZStack)上?偛繏炫瞥闪。

    3C消費

    華米發布Amazfit Falcon運動智能手表:六星雙頻定位

    Amazfit Falcon配備1.28英寸圓形AMOLED屏幕,藍寶石鏡面,擁有鈦金屬機身,重量為64克(不含表帶),15項軍標認證加身,輕盈與堅毅兼備,更耐高溫、不懼嚴寒。

    研究

    IDC發布中國數字政府IT安全軟硬件市場份額報告

    IDC《中國數字政府IT安全硬件市場份額,2021》報告顯示,中國數字政府IT安全硬件市場的規模達到64.9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1.5%。

    4虎永久在线